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新闻资讯

中华工商网:当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答卷人——记山东邹城市后八里沟村村党委书记宋伟

发布时间:2023-03-29 14:22:04     来源:后八里沟村山东鑫琦集团    浏览量:489

在鲁西南大地上,有一个叫后八里沟的村庄,以“孝善”文化为着力点,通过“共建、共享、共富”的治理模式,让村集体从负责20万元,到拥有集体资产60多亿元。带领乡亲们从“一穷二白”,到月月有收入,年年有分红,人均年收入6万元,彻底告别贫困,过上富裕生活而闻名。后八里沟村(下称:后八村)地处孔孟故里、邹鲁圣贤乡——邹城市,村庄面积3平方公里,村民们皆因自己是“后八人”而自豪。

z.png

阳春三月,处处一片盎然生机。走进后八村,往往会打破人们对“村”的固有认知,那里高楼林立,马路上车水马龙,商超中人流如织,夜市上可尽享浓浓的烟火气息,公园、广场处处绿荫环绕,既拥有现代化的城市功能体系,又透着田园的清甜之风,好一幅美丽乡村的画卷。
若初次来,谁都不会把这里与“贫困、脏乱差、负债”等词汇联系在一起。身为后八村村委书记的宋伟,就出生在这里,从小到大亲眼见证并饱尝了过去的“贫果”,凭着一颗赤诚之心,成为带领后八村蝶变的“灵魂人物”。

秉初心 勇挑共同致富担


宋伟是一名退役军人,与后八村的每位村民一样,深深地热爱着自己的家乡。
1996年,退伍回乡的宋伟,眼看家中的土坯房更加破旧,决心让父母过上好日子。他从收走街窜巷收破烂、到饭店洗盘子、进建筑队学泥瓦工……靠着在部队练就的不怕吃苦,乐于拼博的精神,一路走来创办了企业,积累了几百万元的资产,在村里为父母盖起了小别墅,在城里购置了楼房,成为一名让乡邻们羡慕的企业家。
“你自己富了,能不能带领大伙一起富起来?”每次回村,乡亲们殷切的期盼,让原本就想着“能为大家做些什么的念头”在宋伟心中无限放大,疯狂生长。
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。宋伟坦言,面对蒸蒸日上的事业,有过短暂的犹豫。可是面对组织的召唤和乡亲们的期盼,他依然决定回村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。

20230329180010793T2593.png

2004年12月,宋伟正式当选为后八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“一把电水壶、一张破桌椅、一只手电筒、一本欠账20万元的旧账簿。”是他接手的全部村“资产”。
如何破局?怎样带领乡村们趟出一条致富路?站在破败的村委院落里,宋伟看着眼前的一切,思考着村里的现状,深知任重道远,也有了一种在创新中谋发展的紧迫感。
为了理清思路,刚上任,宋伟就带着村委班子挨家挨户走访,认真听取乡亲们的意见,最后将改善村庄环境,提高村民收入列入首要工作。2005年,他自掏腰包40万元为村里硬化并安装路灯,全部绿化。还带领大家将往日臭氧熏天的河道进行清理扩展,变成了一处绿波荡漾的景观。2006年,他四处筹措资金创办酱菜厂、水泥预制件厂。
“村里没有产业,不是长久之计。”一心想着发展经济的宋伟,在集体经济能保障基本运转后,他又把眼光放在彻底改变家乡贫穷落后上。2007年,他紧抓“新农村改造”的机遇,与市里反复沟通协调,最终后八村也被纳入新农村改造范围。政策有了,筹钱建设、借机发展集体企业,又成了压在村两委班子身上的一块巨石。
“怎么办?”
宋伟说:“要做农民创业致富的带头人,就要与乡村同呼吸,与乡亲们共命运。”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胆略和为家乡父老办实事的情怀,做了一个创新又大胆的决定——将自己多年来做生意的积蓄300万元,会同集体借款创造性地搭建了新型集体经济平台——鑫琦集团。以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展开村庄治理,在新村的建设过程中,利用自己在建筑市场上的诚信,邀请朋友垫资建设、赊借材料等方式,历时11个月建成了15万平方米投资2亿元的高标准的精装修新村,并开发出部分商品房对外销售获得盈利3600余万元。
2008年年底,全村512户村民全部免费入住统一装修的新家。自此,后八村人的生活掀开崭新一页。可个中滋味,只有宋伟知道。他因积劳成疾,不到一年时间,先后做了两次头部手术。风华正茂的他由于操劳过度,已是满头白发。
为了让村集体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,2017年后八里沟村率先在全省实行了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制改革。宋伟将应获得13亿多元股权和股权收益,捐献给全体村民,只拿回了自己投资的原始资本金。村民宋大爷说:“他不仅是舍钱,而是豁着命带出了一个好班子、一支好队伍,创造了后八今天的光辉业绩。”
宋伟经常说:“我个人的一言一行不仅仅是自己的威信,而是关乎党员形象、退伍军人的形象。”他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。近年来,鑫琦集团多业并举,购买邻村土地转型发展,经过多年的拼搏和不断的创新,现已形成地产开发、建筑安装、商贸物流、教育科技、医养康养、文化旅游、无人机制造销售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体验健康旅游区,分公司开到了北京和海南。
在宋伟的带动下,后八里沟村坚持党建为民,要求党委成员相互监督,把“一心为公、不谋私利”作为座右铭,让“一家人”的力量充分迸发,呈现出全民共建的美好局面,全面实现了共同富裕。

扬孝善 家家堂前挂祖训


“先人后己,先老后少。以孝为先,根深叶茂……父慈子孝,兄宽弟忍。夫倡以和,妇随以顺……”走访中发现,在这个千年古村中,家家户户的中堂上都挂着统一装裱的《宋氏祖训》。
原来,早在清康熙年间,这里就出过“大善人”宋存,为人慷慨,善行义举无数,孝善之风根植在村里的每家每户。因此,以宋伟为班长的村两委班子结合村庄现状,确定了“孝善”治村的发展思路,用“孝善”统一村民思想,齐心协力共抓经济建设。
宋伟介绍,后八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为重要抓手,通过定规矩、树家风、办报纸、开夜校、建场所等有力举措,大力倡导孝善文化,实施文化沁润工程,将孟子思想中的孝善文化,提炼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在村中显要位置张贴,在工作中实践、在解决问题中引用,展开了具有开创精神的孝善治村之路。
2005年,村两委确立了“党建统领、孝德育人、产业富民”的发展思路,为了“逼”年轻人提升孝老意识,村里要求每个成年子女每月至少交50元给村会计,再由村里转交其父母当零花钱,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今年。通过这样的“孝善”教育,如今人人都拿自家老人当宝,这一制度也就适时废止了。
“懂孝善才能有好家风,好家风才能培育出好村风。村风好了,也就没有了发展的后顾之忧。”在宋伟心目中,“孝”字有着千钧的分量。近年来,村里推出“孝善故事”微信公众号,将村内评选出的“好媳妇好婆婆”“孝善家庭”事迹做成MV推广,并鼓励村民通过孝善微信群晒出自己孝老爱亲的影像资料,将家风“小故事”存入家庭《孝善相册》。
同时,村里为老人设立养老股、保健股;组织当月过生日的老人集体聚餐,并按年龄为老人发放1000-10000元不等的生日祝福金;老人生病住院新农合报销后集体再给予二次报销。据统计,村集体每年用在老人身上的费用达700万元。
“后八有古
风,那是先贤的叮咛。百善孝为先,家和万事兴……”这首后八人创作传唱的《孝德歌》,是对这个千年古村美好现状的描写。后八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村民生活和村庄发展深度融合,用实际行动传承孝善爱亲之美德,真正把“孝善”二字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。

重人才 抓教育赋能发展


在后八村,家家有书柜,人人要学习,写作业并不只是小孩子的事情。
精神富裕是共同富裕不可或缺的内容,村民文化素质的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。宋伟介绍,后八里沟村的村民夜校已经办了16年,共举办了600余期,对村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功不可没。
为了使夜校长期开办,办出特色,村里设立教研室,聘请专职教师进行授课辅导、作业批改、班级管理,把全村18至70岁的村民分成15个培训班进行轮训,讲课的内容始终围绕村庄发展和村民致富,激发了“人人上夜校、个个当老师”的热情。许多村里的致富能手、道德模范、好媳妇、好婆婆都主动走上讲台,使夜校越办越精彩。
村民们早上听新闻,中午看报纸,晚上上夜校,“一校一报一广播”的长期开办,形成了教育引导不停歇的后八育人新体系,为后八的发展提供了大量人才。为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,2009年建成400平方米的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,2019年又建成5000平方米的大型图书室,藏书十万余册,为村民提供温馨、舒适、恒温的现代化阅览服务。
值得一提的是,村集体出资为每家每户配备书橱,成立“鑫琦读书会”,定期开展“书香后八”系列活动,村民读书时在书籍上做的标注、写的感想以及撰写的读书笔记,可以作为换取购书补贴的依据,经阅读和批改之后,择优在《鑫琦之声》上刊登,特别优秀的进村史馆展览。“一馆一橱一作业”的做法,让村民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。
宋伟认为乡村要留住人才,不仅要有优惠的政策,更需要他们有踏实感。为了让青年人在后八里沟村工作的安心、放心、舒心,村里建设了高标准的员工公寓,为员工配股、配车、配房……
目前,后八村村党委班子5人中,除宋伟外,其他4人都是外聘大学生,吸引了600多名村内外青年在村集体企业工作。起初的人才需求靠村两委动员,现如今的后八村,事业的前景打动着本村年轻人回村建设,吸引着外地人才汇集。
后八里沟村还投资10亿元建设邹城市第一所高品质寄宿制学校——北大新世纪实验学校,学校涵盖了幼儿园、小学、初中、高中。从教育抓起,通过讲党史、讲村史,铸魂育人,不断培养时代新人。

在宋伟看来,爱党不仅是一种情怀,更是后八村发展的第一生产力。走党建引领的乡村治理之路,是后八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,做了认真的贯彻落实,特别是在调动全体村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,进行了创造性落实。
如今的后八村集体产业已涵盖教育科技、中医康养、文化旅游、建筑地产、商贸物流等多类别多产业,人均年收入6万元。昔日的穷山沟彻底翻了身。构建起了由乡变城,以城带乡,实现了乡村与城市经济相融合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发展格局,形成了党建引领下的“后八”模式。
“人生的意义就是活着能做多少好事、照顾多少人,死后多少年还能有多少人惦记。将继续做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跑者,做幸福村民、服务社会的践行者,当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答卷人!”宋伟如是说。(席昱梅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