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媒体看后八

《济宁日报》:信念,是他不懈的追求

发布时间:2011-04-23 16:33:02     来源:后八里沟村山东鑫琦集团    浏览量:600

2.jpg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------记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主任宋伟
  卡耐基说:成功的人,都有浩然的气概,他们都是大胆的,勇敢的。他们的字典上,没有“惧怕”二字,他们自信自己的能力是能够干一番事业的,他们自信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。
邹城市后八里沟村党支部书记、村主任宋伟就是一个成功的人。他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不甘落后,敢为人先的胆识和开拓创新,坚守信念的追求。
  宋伟是成功的。他带领群众,用短短5年的时间,一步一个台阶,把一个贫穷落后,脏乱差的小村庄,打造成一个远近闻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村。
  现在,陌生人来到后八里沟村,根本无法把这里和农村联系在一起。
480户村民全部免费住进了气派的多层楼房。24栋楼房组成的新社区,小桥流水,绿草茵茵。广场,花园,医院,超市,图书室,还有儿童乐园,便民设施一应俱全。村里的百姓所能享受的福利,也是城里人无法企及的。暖气是免费的,纯净水是免费的,物业费是免费的,太阳能,油烟机,微波炉都是免费配给的。88岁的村民宋大娘感慨的说“这样的好生活,我做梦都不敢想!”
  不让村民再受穷,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,享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,是宋伟最大心愿。为了这个心愿,他孜孜以求。为了这个心愿,36岁的他,已是花白头。
信念从这里萌发
 宋伟是行伍出身,身材算不上魁梧,看上去却很结实,给人硬汉的感觉。他说他从小就很有抱负,很想成就一番事业。问他那时想干什么,他说,发家致富,出人头地。
  这是他最初的信念。
   曾经的后八里沟村,乱是它的写照,穷是它的名片。距城八里,3年前村里还有很多土坯房。
  宋伟上初中时,村里穷,他家里人口多,更穷。父母因没房子就借住在村集体的传达室里。当时,吃饱一顿饭就是他最大的奢望。
但他人穷志不短。初中毕业了,他走街串巷收过破烂,跟着别人炸过油条,那时他就立下志向,他要挣钱让父母住上好房子,过上好日子,要让家里和乡亲们都富起来。他想改变眼前穷困的一切。
  家庭的贫困,在社会上一年不成功的打拼,都促使他急于找到一个平台去实现成功的理想。1992年,他报名参军,进了军营。临走前,父母告诉他“部队的培养锻炼人的地方,好好干,不要回来!”这话他记住了。
  穷人的孩子,不缺的就是勤劳和吃苦。三年军旅生活,他勤奋好学,积极上进,参加过松花江抗洪,参加过军事大比武。立过功,受过奖,他最终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大心愿,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在他眼里,做一名党员,既是自己的荣耀。更是部队对他的肯定。他第一次尝到通过自己努力带来的成功的喜悦。更坚定了他辛勤工作就会实现理想的信念。“是军营把我从一位不谙人生的青年农民,锻炼成有理想,有追求,能紧跟时代步伐的有志者”他的信念在萌动。
坚守信念是动力
  1996年,宋伟复原了。回家前,他怀揣着满腔的希望,他要靠自己的勤奋和追求,靠在部队上学到的知识去干上一番事业,他最朴素的想法是,发家致富,为爹娘,为乡亲。
  然而,这样的热情,很快让他凉了下来,他茫然了。
  村庄还是那么破旧,他的家里境况没有多少改观,乡亲依然还是那么贫穷。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做什么?能做什么了?
  干,不干更没出路。部队的锤炼,让宋伟不怕吃苦而且性格更倔强。他此时的信念就一条:只要去追求,去打拼,自己的理想一定会实现。
  他放下脸面,去街上收酒瓶,去建筑队当小工。最后,他又到饭店去跑堂。到了寒冬腊月,洗菜刷盘子,他的手上冻出了血口子,实际上,他的心和他的手一样在流血。他不是吃不了这份苦,他就觉得,当兵回来,自己一点起色也没有。长此以往,怎么让家里富起来,父母何时能住上好房子?
  宋伟是个爱动脑的人。1998年,房地产热刚起步。他看到建筑行业蓬勃发展,在朋友的帮助下,他回村组建了一个20人的建筑队。他接手第一项工程时,他和工人一样,搬砖和泥,样样干。白天干工程,晚上看工地,一天最多能睡5小时。半月没回家,他掉了10公斤。他的妻子到工地去找他,站到对面竟一时没认出来。看到他蓬头垢面,像个乞丐,妻子把他拉回家,一进家门就心疼的嚎啕大哭起来。劝他:“不要再受这份洋罪了”
  但是,宋伟把建筑事业当作他实现理想的又一平台,认真打理着公司,坚守着自己成功的信念。这次他真的成功了。在6年的时间里,他的公司干了3000万元的工程,队伍发展到200多人,自己积累了几百万元。在以后的日子里,宋伟又注册了新的物业公司,利润也越来越多,每年收入都要上百万,他当上了名副其实的老板了。
信念不断延伸
   宋伟富了,他的父母也早已住上好房子。他开始想帮着乡亲富起来。2000年,他投资20万带头在村里搞起养殖场,饲养波尔山羊和肉食牛。自己拿学费带着老乡去北京学饲养技术。在他的带动下,后八里沟村逐步成了当地有名的养殖村。
  宋伟是党员,当过兵,还会做生意,他成了本村的大能人。他乐于助人,在村里威信越来越高。2004年,他高票当先村支书和村主任。
  然而,当了村支书的他,看到自己的村庄还是很穷,很破旧。村里没一条像样的路,每到夜里赶上大雨天,有半数的村民要起来查看自家院子里灌水了吗。雨 天路就成了河,村民外出,只能把自制的木屐套在脚上才能走出去。村里电线老化了,雷雨天,村电工怕电短路,老早就要拉闸断电。村子周围垃圾象山包,进村出村,都要闻到刺鼻的恶臭气。“夏天吃饭,饭桌上苍蝇能围成大疙瘩”村民宋长稳叹息说。
这些年,宋伟的事业一天天在发展,在壮大,他为自己的乡亲做点事的想法也一天天在强烈。现在,乡亲们信任他,推选他当支书,更激起他为家乡父老办实事、改变家乡面貌的的愿望。
  宋伟最崇拜先模人物。他办公室墙上挂着先模人物画像,其中就有华西村的吴仁宝,南山集团的宋作文,他崇拜他们,不仅仅因为他们事业做的大,而是觉得他们有一种共同的信念坚守,那就是心中始终装着百姓。他觉得,党员的责任,就是带领老少爷们都过上幸福生活,让他们富起来,美起来,有地位、有尊严。那样才最能体现自身价值。事业做得才牢靠。他信念的外延在延伸。
  2005年春,沉寂多年的后八里沟村突然热闹起来。
  宋伟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村里的道路修起来。村里没钱,40万资金先由他的公司来垫付。为节约资金,宋伟和村干部带领群众一起干,后八里沟村1468口人,壮劳力每人每天搬运30篓土。很快,1000米水泥硬化路建成了,50盏路灯亮起来了。紧接着,他们拓宽河道,加固河堤,建起自己的小水库。然后,村里又整修生产路,绿化荒沟荒坡。建设高标准的水冲式公厕。后八里沟村告别平穷和落后开始变化了。
坚守信念就有机遇
  宋伟有两大爱好:一是看新闻。二是喜欢和领导谈话。他说这些对他很有帮助,能快速掌握政策,了解信息。
先知三日,富贵十年。正是他长期养成的关心政策信息的习惯,2007年下半年,邹城市委、市政府加快“城中村”改造政策一出台。他马上嗅出里边的商机,感到村庄大发展的机遇来了。
  很快就向市政府递交了后八里沟村整体搬迁改造的报告。而这个报告递交的并不轻松,因为,当时旧村刚刚改造完成。道路修了,院墙刷了,路灯亮了。投资也很多,刚修好就要拆了,群众不理解。宋伟给群众做工作:“这么好的政策,不是天上掉馅饼吗?我们不捡,不抢,满足现状,我们村还会象从前一样,永远落后”。
  宋伟头脑中的描绘的新农村,绝不是涂涂墙,修修路。现在的他,眼界宽了,标准高了,他要跨越发展,要让他的村民尽快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。
  后八里沟村整体搬迁的报告很快被批准。同时也得到了市里很多优惠政策和支持。后八里沟村抓住是这次发展机遇开始腾飞。
2008年1月,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,投资2亿元的后八新村开工建设。12月,新村建设完工,7天时间,480户村民一次整体搬进设施完备的新楼房。那几天,后八里沟村天天象过节,天天鞭炮响。市里的领导来了,城里人来了,周边村的群众也来了。他们被后八里沟村民脸上洋溢出的喜庆所感染,有祝贺,有欢喜,有羡慕!有村民感慨说:“这真是一步登天!”因为他们感到这一天来的太快,新旧生活反差太大了。
  宋伟常对人说:“我很佩服吴仁宝,他把新农村的形态总结为‘三化三园’——美化,绿化,净化;远看像林园,近看像公园,细看农民生活在乐园。这些,今天我们也做到了”。
  让后八里沟村民高兴的还远远不止这些。
  村民上楼了,村集体更富了。去年集体固定资产达到3个亿,收入达到1200万,村民人均收入将近1万元。
  村民上楼了,后八里沟村变村民为股民,每人配股12857元,年年可分红3000元。社区鑫琦实业总公司下辖房地产公司,建筑公司,物业公司,金属公司和生产大队等企业,村民有劳动能力的全部安排到企业上班。他们既是股民还是产业工人。
  村民上楼了,为了方便群众出行,宋伟多次跑到公交公司,希望能把公交站点延伸到村门口。公交公司领导说:“你们交15万吧”。宋伟给公交公司签下协议,先借给公交公司30万,以后等有钱了再还。村民很快就乘公交车进城了。
村民上楼了,素质咋提高?
  宋伟说这要靠理论加实践。后八里沟村现在设有“村民夜校”和“干部培训班”,有专门聘请的老师定期上课。政策,科技,普法,环境卫生,励志格言是他们学习的主要内容。后八里沟村每年组织近五百名村民集体外出参观学习。6年来,先后赴华西村、南山集团、北京、韩国等地参观学习。让村民走出去,开眼界,找差距。
  后八里沟村发展快,村民的素质提高的更快。新社区里,没有乱丢垃圾,破坏环境的,没有大声喧哗的。民兵24小时值班巡逻,无论何时走进社区,都是干净、平静,安详的。
  后八里沟村变富了,这里的梧桐树上也落凤凰了。
  村民宋长泰快40了一直找不上媳妇。过去的三间土坯房,如今换成100平方的新楼房。他还被招进小区锅炉房去上班。去年,他找到了老婆结婚时,村里当时还资助他6000元。原来村里的7个老光棍,搬迁后都已成了家。
在  村里,孩子高考有奖励。65岁以上老人每月都发营养品,每年都免费给查体。
  后八里沟村变美了。后八里沟村很多在外工作或退休的人员放弃城里的房子回村里住了。宋庆胡,宋光佃,宋长洵等很多人过去都在城里居住,后八新村搬迁后,他也从城里搬回来。他们说,这里的环境美,设施全,城里的小区也比不上。